加密货币,特别是比特币,近年来引发了广泛关注,那么比特币究竟是否是一种货币?它是否具备货币属性?我们需要追溯货币的起源和演变,以更好地理解加密货币的现状与未来。
首先,货币本质上是一种用于商品交换的普遍等价物。人类历史上,货币的形式经历了许多变化,早期人们曾使用贝壳、盐、石头甚至动物皮毛等作为货币。这些物品能够被接受的原因是它们具有流通价值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人们普遍选择黄金作为货币,黄金因其稀缺性、持久性及易于分割等特性而被广泛接受。
在现代,许多人提出“货币由国家信用担保”这样一个观点。然而,黄金本身并不依赖于任何国家的发行,它是自然界存在的,因此被人类选择作为货币。遗憾的是,黄金太重在流通过程存在使用上的局限。正因如此,中国人最早发明的“交子”相当于早期的纸币,代表着黄金的价值。
随后,进入现代金融体系后,许多国家开始采用金本位制。然而,1920年代,美国在罗斯福的引导下放弃了金本位,允许国家自由印制货币。这一举措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分歧,最终形成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货币体系。
这种货币体制的一个重要好处是,政府可以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来应对经济波动。然而,过度印钞可能导致货币贬值和失去信任。因此,许多人开始反思货币应以何种方式发行,金本位的思潮再度回归。
了解了货币的发展,我们可以谈及比特币的出现在何种背景下。比特币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,但由于各国政府未普遍承认其作为合法货币,因此我们有时称其为“货币”。比特币的价值为何会如此波动?其背后有一个关键的奖励机制:通过算力挖矿,每当成功挖到区块都会得到一定量的比特币。尽管这一过程被认为存在高能耗的问题,但它确实为比特币创造了价值。
比特币诞生于2009年,最初并没有实际价值。直到2010年,一名程序员用一万枚比特币购买了两张披萨,这标志着比特币首次被用于实际交易。之后,比特币的流通性和交易量逐渐增加,促使其价格一路攀升。
比特币的设计有两个重要特性:一是总量上限为2100万枚,永远不会增加;二是挖矿难度相应递增,因此越后期挖掘比特币就越困难。这一点与黄金的稀缺性相似,使得比特币被认为是“数字黄金”。
与现金、黄金一样,比特币的一个特征是其匿名性。这使得比特币在一些交易中被广泛使用,推动了其接受度和应用范围的拓展。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将比特币视作一种资产,甚至用其作为财富保值的手段,这进一步推动了比特币的重要性。
比特币的价值波动引发了不同的看法:一方面,有人坚信比特币将成为全球货币,甚至可能取代美元,导致其价值长期上涨;另一方面,越来越多的传统金融机构开始关注并接纳比特币及其他加密货币,推动其合法性与认可度的提升。
虚拟货币在中国的法律属性:根据《民法典》第一百二十七条的规定,法律对数据和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应依照相关规定执行。此外,最高人民法院于2020年发布的《关于修改〈民事案件案由规定〉的决定》(法〔2020〕346号)中,将“网络侵权责任纠纷”下新增了“网络侵害虚拟财产纠纷”作为一级案由,进一步明确了虚拟财产在法律上的地位。
2013年12月,中央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《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》,在对比特币性质的定义中指出:“比特币应当被视为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,具有法律上与货币不同的属性,不具备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,也不应当在市场上作为货币流通使用。”从这里就可以看出,比特币等在我国可以被视作虚拟财产,没有特别明示的不受法律保护的规定,所以我们在内地的性质也都是受法律保护的。